衛生間防水設計與標準化施工
衛生間主要是家庭室內長期涉水的部位,包括淋浴、浴盆、洗手盆、馬桶、拖布池等明水部位,還有地面內部暗藏的水電線管。家庭衛生間雖然面積不大,但存在的細部節點較多,如:地漏、穿樓板管道、穿墻管、陰陽角、門口過門石、洗手盆墻面、淋浴墻面,任何一個部位處理不當都會給日后的使用留下漏水隱患。因此衛生間的防水設計、選材、施工至關重要,可靠的系統設計方案,優質的防水材料,標準的施工工法是保證衛生間不出現滲漏的關鍵因素。
衛生間最初做不好防水,一旦出現滲漏,大多數都會影響到樓下鄰居,嚴重的還會導致鄰里不和打官司,給人增添不必要的煩惱。
另外,出現嚴重滲漏水時就要鏟除面磚,看著裝修好的衛生間就這樣拆除面磚,心不心疼?
所以,防水要一步到位。
衛生間防水設計原則
衛生間是室內經常接觸明水的空間,有時淋浴、洗衣機排水等通過地面排向地漏,衛生間地面通過找坡排水,地面是不存水的,因此衛生間并非儲水容器,防水層既可以選擇水性材料又可以選擇溶劑型材料。但是衛生間立墻多為輕質隔斷墻或是空心磚墻,平立面結構交接部位變形較大,由于應力集中易產生裂縫,因此宜選擇延伸性較好的防水涂料。當衛生間采用輕質隔墻時,應做全防水墻面。結合衛生間的使用功能及構造,按聚氨酯防水涂料(優仕涂301)、丙烯酸防水涂料(好仕涂100)、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嘉仕涂100)的順序,選擇適宜的防水涂料,平面涂膜厚度在≮1.5mm,立面涂膜厚度在≮1.2mm。
衛生間在熱水浴時,產生的大量水蒸氣進入墻體,日積月累墻體吸水度達到飽和,常會造成背水面墻體陰濕發霉,建議非淋浴墻面進行防潮處理。
目前衛生間從結構類型分為:普通衛生間、下沉式衛生間。從防水的角度普通衛生間做一道防水層;下沉式衛生間需要做兩道防水層,避免填充層內積水造成下部空間滲漏。
普通衛生間
標準化施工流程
施工前應進行現場勘查,測量面積,確定施工量,計算材料用量,準備材料。施工前對基層進行檢驗,確認合格后,進行防水施工。先對細部節點進行處理,細部附加層干燥成膜后再進行大面施工。各道工序檢查合格后都應填寫防水施工流程表做完整的施工與檢查記錄。施工結束后,掛防水施工警告牌,做好保護措施。
待第一道涂層表干后(以不粘手為準),進行第二遍或第三遍涂膜施工,涂刷方向與上一遍互相垂直,干燥后再涂刷下一遍涂膜。施工完畢后,割取樣塊檢測是否達到標準厚度(不小于設計厚度的90%)。修補缺口,閉水試驗合格后,對防水層進行水泥砂漿保護,即可退場。